比特派钱包苹果版下载链接|俄土战争

作者: 比特派钱包苹果版下载链接
2024-03-13 20:57:24

俄土战争_百度百科

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俄土战争[é tǔ zhàn zhēng]播报讨论上传视频17-19世纪俄国与土耳其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俄土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Турецкие Войны,土耳其语: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至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和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常也被认为是第11次与第12次俄土战争。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罗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在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名    称俄土战争发生时间17-19世纪地    点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参战方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结    果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主要指挥官彼得一世、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 [3]、斯科别列夫目录1战争背景▪战争地点▪兵力对比2战争经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3战争结果4历史影响战争背景播报编辑1877-1878年俄土战争形势图奥斯曼帝国(1299~1922)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但到了19世纪下半叶已经开始衰落,为了挽救帝国,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为首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系列救亡运动,进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苏丹。成立了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立宪君主政体,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号下蔓延。在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土耳其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巴尔干西北部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它认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自己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它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俄土战争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也遭土耳其的拒绝。土耳其恃仗着英国在背后的支持,力图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起义者和在1876年6月30日对土宣战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当战场上的形势明显地有利于奥斯曼帝国政府时,俄罗斯就在1877年4月24日正式对土宣战。5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都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对土耳其作战。战争地点多瑙河前线多瑙河前线宣战之后,俄多瑙河集团军各部队即开始向进攻出发地域——多瑙河运动。但由于铁路运输落后和河水泛滥,拖延了渡河时间,到6月22日,俄军多瑙河下游部队才在加拉茨和布赖洛夫强渡了多瑙河。6月27日至7月2日,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德拉戈米罗夫将军指挥的步兵第14师以及跟随其后的集团军主力在吉姆尼察地区也相继渡过该河。多瑙河集团军从西斯托沃地区的登陆场兵分三路展开进攻:西路部队进攻尼科波尔和普列夫纳;东路部队进攻鲁舒克;先头部队进攻巴尔干山口。约有7万人留在战场接近路作为预备队。约瑟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古尔科将军的1.5万人的先头部队急速推进,在7月7日攻占保加利亚古都图尔诺沃城,并在7月14日越过巴尔干山脉迅速占领了希普卡山口,从而打开了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通道。由于俄军兵力配置不当和指挥失误,致使战期延迟。西路部队占领尼科波尔后,未能赶在由维丁出发的奥斯曼·努里帕夏的土军抵达之前占领普列夫纳,因此,俄多瑙河集团军的交通线受敌威胁。在军中的沙皇安全被提高的首要位置,由于不想重演色当悲剧,俄军大部被迫停顿下来围攻普列文要塞,俄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完全被打乱。在莫斯科的普列文会战纪念牌俄先头部队占领埃斯基~扎格拉城之后,遭到了从巴尔干半岛的门的内哥罗开来的苏里曼·帕夏指挥的土军的反击,于是撤向希普卡。不久,新组建的南路部队来到这里,该部约有1/3是保加利亚民团。克里米亚战争8月,土军新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德国人)率部在巴尔干开始反击。苏里曼·帕夏的部队企图在8月间夺取普希卡山口,但由于普希卡俄军英勇防御而未能得逞。土军对俄东路部队发动的进攻也被击退。俄军对普列文进行了3次强攻,遭到惨重失败,光第二次失败就损失了1/4的士兵。米柳京承认,这样打下去,我们庞大的陆军会在极短的时间被打光。沙皇作战决心严重动摇,认为俄军陷入了极端不利,甚至危险的境地。多瑙河集团军总司令老尼古拉大公向罗马尼亚卡罗尔一世求援,4万罗军作为俄国的同盟军参战,随着俄罗斯10万援兵的开到,构筑了70公里堑壕,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包围战,只有当土军弹尽粮绝后,才迫使城里3万土耳其帝国的守军在1877年12月10日投降。随着普列文的陷落,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军在兵力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对土军2:1以上的优势。沙皇亲自决策,令俄军立即冒严寒向巴尔干山以南发起攻击。俄多瑙河集团军沿着150公里宽的正面多路突击,而土军因为兵力不足又不许撤退,遂被俄军进攻的狂潮吞没。塞尔维亚在1877年12月13日加入反土战争,并将军队调到尼什城。古尔科将军的西路部队由保加利亚居民和游击队员积极协助,在严冬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在索非亚方向击溃了土军4.2万人,并在1878年1月4日占领索非亚。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在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一帕夏军队3万人。多瑙河集团军向巴尔干山以南展开了进攻,1月15~17日在菲利波波利战役中击败苏里曼·帕夏的军队,1月20日夺取亚得利亚那堡,一个月以后又向君士坦丁堡推进。高加索前线高加索前线高加索集团军原来预计当面敌军是自己的两倍,预计进行防守作战,后来发现土军比自己人还少,就发动了进攻作战,在4~5月间占领了巴亚济特和阿尔达罕两要塞,并封锁了卡尔斯。但是,集团军遭到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军队有生力量的反击,三个进攻的支队被土军各个击破了两支,6月退至边境,转入防御。10月间,俄将米哈伊尔·塔里埃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在高加索阿夫利亚尔-阿拉贾战役中击溃土军。11月17日夜,俄军强攻占领了卡尔斯要塞,并向埃尔祖鲁姆发起攻击。在高加索,精疲力竭的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终于占领了巴统。兵力对比俄土战争战争开始前夕,俄罗斯有48个步兵师共72万人3000门炮,组成16个军。根据陆军大臣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制定的作战计划,在前线展开9个军,其中2个军10万人组成高加索集团军,由皇弟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大公指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奥谢季亚等地的民团加入了高加索集团军,取守势。集中7个军30万人在多瑙河前线,俄罗斯将军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斯托列托夫指挥的保加利亚民团也加入了多瑙河集团军,预计当面土军因为分兵镇压保加利亚人,在战场上不能超过15万,俄军可以凭借2倍的数量优势快速突破巴尔干山脉,赶在西方反应之前攻破伊斯坦布尔,决定战局。多瑙河集团军的指挥官是皇弟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但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整个宫廷和他在一起,实际上指挥作战的是参谋长米柳京。奥斯曼帝国(1299~1922)经过军事改革后,全军40.6万人858门炮,其中28万集中在欧洲,阿卜杜勒·克里姆·纳迪尔帕夏指挥。12.6万在亚洲,由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指挥。土耳其的黑海舰队有22艘装甲舰、82艘非装甲舰,763门舰炮,官兵1.5万人,质量上比新建的俄罗斯黑海舰队有优势,司令是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英国人霍巴特帕夏,奉命封锁黑海。考虑到陆军兵员不足以进攻,决心依托多瑙河四角地带和巴尔干山脉进行纵深防御,等待西方国家援助。俄军在军事组织、部队训练、指挥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队士气诸方面均较土军占优势,但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却不如土军,因土军武器来自英德美三国。战争经过播报编辑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罗斯重新合并后,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尔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盖特曼多罗申科的支持,企图统治整个右岸乌克兰。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盖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盖特曼。1676年,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占领了盖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图借助土耳其恢复自己的统治。俄土战争(7张)为了制止这个事态,俄罗斯~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指挥下,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在8月2日攻克该城,俘获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1677、1678)期间,俄罗斯~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军、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仍在继续进行。 [1]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罗斯—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1681),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联合作战,是阻止土耳其军与鞑靼军进一步获胜的重要原因。根据1667年1月俄罗斯、波兰签订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俄罗斯攫取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包括基辅)。1672年土耳其为争夺乌克兰,进攻波属乌克兰夺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乌克兰统领P.D.多罗申科进攻俄属乌克兰。奥斯曼帝国起初大获全胜,但最终没能完成计划。根据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罗斯帝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的斗争的继续。这次战争是在俄罗斯加入反土“神圣同盟”后爆发的。战争过程中俄军进行了对克里米亚的远征(1687、1689)和对亚速的远征(1695~1696)。1686年俄罗斯加入由奥地利、波兰组成的反土同盟。1687、1689年,俄军在V.V.戈利岑公爵统帅下,对克里米亚进行了两次远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其它盟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罗斯政府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1700)。这次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罗斯。根据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约》,亚速划归俄罗斯。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第三次俄土战争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后,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逃入奥斯曼帝国境内(见北方战争)。1710年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最终以俄罗斯的失败告终。俄罗斯被迫放弃亚速,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 [2]第四次俄罗斯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取胜后,在1735年向土耳其宣战,目的是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是在1733~1735年的俄波战争后由于俄土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占彼列科普,然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由于瘟疫流行,食物和饮水不足,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俄土战争俄军拉西将军指挥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在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1737)中击溃了克里米亚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克奥恰科夫。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战屡败,土耳其连连胜利。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在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1739)中击溃土军,但自身也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并入俄罗斯。俄罗斯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1739)。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罗斯所有。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中,强渡复杂水障碍(锡瓦什湖和克里米亚的琼加尔渡口)的经验丰富了军事学术。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侵略俄罗斯帝国和反对俄罗斯在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罗斯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罗斯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罗斯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8~9万人)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约3.5万人)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应战。1768年12月,克里米亚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7~8万人)侵入乌克兰领土。俄军第2集团军将其击退,前出到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土耳其军作战,在对霍京的两次进攻失利后,被迫在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军由于缺少给养,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在10月7日占领雅西;第2集团军(由帕宁将军指挥)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俄土战争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里亚巴亚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土耳其军(参见卡古尔河战役)。俄罗斯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在切什梅海战(1770)中,俄罗斯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攻占了宾杰里要塞,7~11月,相继夺取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拉伊洛夫和阿克尔曼(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1771年,第1集团军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在2月占领了久尔久(朱尔朱),3月封锁了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在6月25日攻下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米亚。奥军推进到俄罗斯边境以后,俄第一集团军(约4.5万人)转入积极防御。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作战,从6月到10月多次击退土军优势兵力(12万人)对多瑙河左岸的进攻。俄罗斯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促进了北非地区的埃及和中东地区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尔其起义的爆发。俄罗斯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迫使土耳其在1772年5月30日在久尔久同俄罗斯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罗斯又同克里米亚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规定克里米亚脱离土耳其,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1783年克里木汗国完全归属俄罗斯)。俄土战争1773年的战事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拉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一支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搜索)了图尔图凯。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回多瑙河彼岸。9~10月,俄军攻打瓦尔纳和舒姆拉(舒门),都未获战果。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苏沃洛夫一个军和卡缅斯基将军一个军,近2.5万人)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1万人)在图尔图凯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舒姆拉、鲁什丘克(鲁塞)和锡利斯特拉诸要塞,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在7月24日签订了小凯纳尔贾和约(1774)。和约确认俄罗斯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俄国自由进入黑海。俄土战争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强渡大的水障碍(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和锡瓦什湖)、山地进攻、夺取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在此次战争中鲁缅采夫创建了利曼桨船区舰队(见多瑙河区舰队),用以配合陆军完成战斗任务。战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不是线式战斗队形,而是新的疏开式战斗队形——师、团方阵,以及与步兵(猎骑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军队的实战经验写入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所著教范和守则。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罗斯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在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推行复仇计划而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罗斯商船。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战列舰19艘、巡航舰16艘、轻巡航炮舰5艘)对俄开战。俄军统帅部展开了两个集团军:叶卡捷琳娜集团军(8.2万人,由波将金元帅指挥)和乌克兰集团军(3.7万人,由鲁缅采夫元帅指挥),以及克里木军和库班军,此外,还有黑海舰队(军舰24艘,由海军少将沃伊诺维奇指挥)。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罗斯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陆,但被俄军击溃。10月12日,土耳其登陆兵(5千人)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陆,但遭到苏沃洛夫军的急剧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战局初期,奥地利加入俄罗斯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率军2.6万人开赴摩尔达维亚作战。战局进程中,俄军围攻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在奥恰科夫要塞攻坚战中,舰队起了重要作用。在1789年的战局中,乌克兰集团军(后联合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等要塞展开了争夺战。1789年8月1日,苏沃洛夫将军指挥的5000俄军和一个奥地利军(1.2万人,由科布尔格斯基亲王指挥)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帕夏的一个军(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2.5万人)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勒姆尼克河畔一战,击溃了土耳其宰相优素福的十万大军。但波将金却未乘胜向多瑙河对岸发展进攻,而仅限于占领宾杰里、哈吉别伊(今敖德萨)和阿克尔曼诸要塞。在黑海和地中海,俄罗斯捕船队在土耳其舰队交通线上采取行动。1790年战局中,波将金又是集中主力围攻要塞,而不是在野战中歼灭土军。土耳其统帅部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黑海高加索沿岸,令巴塔尔帕夏率部4万人开往阿纳帕要塞地区攻取库班,并准备在克里木登陆。俄军黑海舰队在海军少将(自1790年3月起)乌沙科夫指挥下,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坚德拉岛海域的海战中接连实施突击,击败了土耳其舰队。9月8~9日坚德拉岛一战,俄罗斯舰队再次获胜。南方集团军在舰队的协助下占领了基利亚、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诸要塞。向卡巴尔达进攻的巴塔尔帕夏一个军也被击溃。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致使俄罗斯的处境恶化。尽管如此,俄罗斯仍向多瑙河发动了进攻。俄土战争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所部以强大攻势一举攻克土耳其坚固设防的伊兹梅尔要塞(参见伊兹梅尔战役)。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2.3万人)。7月9日,俄军主力(列普宁元帅指挥)在默钦战役(1791)中重创土军。7月3日,古多维奇将军所部在西高加索攻克阿纳帕。俄军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以及8月11日乌沙科夫在卡利亚克里亚角击溃土耳其舰队的胜利加速了雅西和约(1792)的签订。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在战略和战术上协同作战的新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纵队与散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和围攻要塞的战法得到了发展。对于俄军的先进经验,苏沃洛夫在《致胜的科学》这一军事著作中作了总结。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罗斯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第七次兴复罗马,还于旧都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土耳其在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发动的。土耳其企图用战争进行报复,因为当时俄罗斯正与法国(1805~1807)、伊朗(1804~1813)进行激战。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805年签订的关于俄罗斯船只自由通过海峡的条约遭到破坏,以及土耳其擅自更换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公国大公。对此,俄罗斯政府1806年11~12月派米赫尔松将军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4万人、150门火炮)进驻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多瑙河哥萨克军转到了俄罗斯方面。12月30日,英国站到了俄罗斯一边,其舰队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俄土战争自1807年2月,谢尼亚文海军中将指挥的俄罗斯分舰队,以捷涅多斯岛为基地,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并在达达尼尔海战(1807)和阿索斯海战(1807)中战胜了土耳其舰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解体后,1807年8月俄罗斯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又战火重燃。在高加索战区,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军和格鲁吉亚民军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1809)和苏呼米卡列(苏呼米)(1810),并攻占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1811)。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1809年8月起由巴格拉季昂将军指挥),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相继夺取了伊萨克恰、图尔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拉伊洛夫等要塞。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同年2月任命)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拉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日巴蒂纳战役中,土军(10万人)失败。9月,鲁什丘克要塞和久尔久要塞的守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占洛维奇(洛夫恰),但未能久留。1811年1月28日(2.10)再次攻克洛维奇。1811年初,由于俄罗斯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多瑙河集团军之一部调往西部边境。俄军兵力几乎减少一半(4.6万人、218门火炮),由库图佐夫指挥(1811年3月起)。库图佐夫运用这部分兵力,在7月4日鲁什丘克战役(1811)中和12月5日斯洛博齐亚战役中大破土军,迫使其投降,打赢了这场战争。接着,库图佐夫又巧妙地运用外交策略,迫使土耳其在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上签字。和约确定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并入俄罗斯。1812年卫国战争前夕,拿破仑失去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3]经过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俄军在陆海军的战略协同作战方面,以及在夺取要塞、包围敌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经验,丰富了俄罗斯的军事学术。俄罗斯目的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主战场在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战败。根据1812年5月俄土《布加勒斯特和约》,俄罗斯攫取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把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当时,奥斯曼帝国严重的国内政治危机由于希腊独立运动(1821~1829)而进一步加深。俄、英、法联合舰队为保卫希腊自治权而在纳瓦里诺海战(1827)中击败土埃联合舰队之后,奥斯曼帝国苏丹获悉神圣同盟之间的矛盾加剧,便撕毁了俄土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在1827年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1828年4月26日,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俄罗斯将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集团军9.5万人调到多瑙河战区,迎战侯赛因帕夏的15万军队;将帕斯克维奇将军的军(2.5万人)调到高加索战区厂迎战5万土耳其军。俄土战争维特根施泰因集团军在1827年5月7日越过国境,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多瑙河各公国,强渡了多瑙河。1827年10月11日,俄军从陆上和海上发起联合攻击,攻下瓦尔纳。帕斯克维奇军越过国境以后,在1827年7月5日攻占卡尔斯要塞。1827年7~8月间,高加索军各部队在地方民军的支援下占领了阿尔达甘、阿哈尔齐赫、波季和巴亚泽特诸要塞。在1829年战局中,双方战斗激烈,力争主动。6月11日,季比奇将军指挥的俄军(1.8万人)在库列夫恰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兵力比自己多一倍的土耳其军,并在6月30日占领锡利斯特拉。7月,季比奇率部1.7万人越过巴尔干地区,向阿德里安堡(埃迪尔内)挺进。8月20日,该城守军投降。俄军继续向南发展进攻,伊斯坦布尔(君土坦丁堡)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军在1827年7月9日攻占埃尔祖鲁姆,前出到特拉布宗。俄军在两战区获胜,主力逼近伊斯坦布尔,舰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这些情况迫使土耳其政府在9月2(14)日签订了阿德里安堡和约(1829)。俄土战争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对于改进军队的指挥工作,对于陆海协同动作的组织都发生了影响,同时,积累了夺取要塞和进行野战的经验。战役的诸要素得到了发展。经过多次俄土战争,俄罗斯保住了南乌克兰、克里木、比萨拉比亚及高加索的部分领土,并在黑海沿岸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俄罗斯利用希腊独立战争,进一步南下,再次蹂躏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后经保加利亚直逼君士坦丁堡。根据1829年9月俄土《亚得里亚堡条约》,俄罗斯获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岛屿和黑海东岸,土耳其承认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罗斯。土耳其更加看清了自身所暴露的严重问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第九次即克里木战争(又译克里米亚战争,详见该词条)。1853年俄罗斯借口“圣地”问题,发动的对土战争。起初俄罗斯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土耳其,但随后英法两国参战迅速改变战争格局,最终土耳其联合英法两国共同击败俄罗斯。根据1856年《巴黎和约》,俄罗斯把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摩尔多瓦,实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国舰队通过海峡。第十次俄土战争第十次俄土战争指1877-1878年俄土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1877年4月24日,俄罗斯帝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1月30日,俄军在斯科别列夫统率下,兵临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成为俄罗斯管辖下的自治国家。第十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罗斯又因为战争而崩溃,所辖的属地仅剩在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第十二次由于“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境内成立了苏维埃政权,随即爆发了红军与白军的内战。英、法、美等国派军队干涉,帮助白军,土耳其也加入了干涉国团队。但那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身难保,基本上沦为协约国的殖民地,帝国只能用自己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大咽喉为干涉军提供后勤服务。1920年,凯末尔领导的军队击败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残存领土的协约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成为临时政府的首脑。1921年苏联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政府签署《苏土友好条约》。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苏丹制被废除,最后一任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离开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战争结果播报编辑俄罗斯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历史影响播报编辑俄土战争俄军的惨胜引起了英国和处在中欧地区的资本主义强国——奥匈帝国(1867~1918)的恐慌,尽管俄罗斯已经付出了高达10多万的伤亡,军用物资也已经出现严重缺口。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罗斯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878年1月31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罗斯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罗斯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罗斯,将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罗斯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它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中间人,由于力量对比对俄罗斯的极端不利,俄罗斯被迫与其他列强重定《柏林条约》,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发展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它实质上是部分地瓜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东南部的属地,但却远没有解决许多极其重要的巴尔干半岛的冲突问题。正是它所做的许多决定,以后成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各种冲突的起点。特点俄土战争中,出现了大兵团,部队装备了有膛线的枪炮,并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通讯,因此,武装斗争的规模扩大了,其特点也有所变化。参加这次战争的有100余万人。两个战区的战斗行动都在宽大正面和大纵深展开,彼此紧密联系着,其特点是紧张激烈,持续时间长。19世纪初历次战争中产生的战役诸要素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部队指挥上,司令部的作用增大了。战术方面,俄土战争显示了枪炮火力以及各兵种协同行动对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性。向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转化的必要性,以及使部队学会利用地形的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次战争的经验还表明,必须用射程更远的火炮和能够发射重磅爆破弹的曲射火炮以及各种工程器材装备部队,并训练部队掌握野战工程学。战区的特点促使产生了克服水障碍和翻越山脉,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组织指挥部队的新方法。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历史上十次俄土战争 - 知乎

历史上十次俄土战争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历史上十次俄土战争言语者言之有物,行之有恒!第一次俄土战争 (1676年-1681年)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第二次俄土战争 (1686年-1700年)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第六次俄土战争 (1787年-1792年)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第七次俄土战争 (1806年-1812年)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第八次俄土战争 (1828年-1829年)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发布于 2022-02-19 10:35中国历史历史历史知识​赞同 13​​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为什么说俄罗斯与土耳其是百年世仇?俄土之间到底有何深仇大恨? - 知乎

为什么说俄罗斯与土耳其是百年世仇?俄土之间到底有何深仇大恨?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欧洲历史世界历史近代史土耳其近代史为什么说俄罗斯与土耳其是百年世仇?俄土之间到底有何深仇大恨?关注者154被浏览159,71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5 个回答默认排序地图帝​​ 关注2015年,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被土耳其F-16战斗机击落,一时之间俄土关系降至冰点。面对来自俄方的指责,土耳其坚定地宣称他们有权击落任何侵犯领空的军机,而与局势骤然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俄土民间的淡定。土耳其年轻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反正在过去的三百年里已经打了十次战争,不在乎再多打一次。那么俄罗斯与土耳其在历史上究竟有什么过节?它们之间的十次战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的前身是沙皇俄国,两者隔黑海分居南北,因此战事也主要围绕黑海展开。在十次战争爆发之前,俄土事实上已经有过军事接触,只不过当时的沙皇还没有加冕,伊凡四世尚且称为“莫斯科大公”。作为留里克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伊凡四世大肆向四周扩张,这样的举动不可避免地引起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二世的担忧。公元1570年,奥斯曼军队北上进攻莫斯科公国,无奈受阻于严酷的寒冬而最终作罢,不过自此双方埋下了仇恨。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百年,俄罗斯的实力与日俱增,而正在此时奥斯曼帝国悍然入侵波兰。深知唇亡齿寒的俄罗斯决心对土耳其宣战,于是俄土之间开始了正面交锋。在这场战争当中,俄国全力进攻第聂伯河左岸地区,而奥斯曼则因为两线掣肘而功亏一篑。最终俄国以数万条人命为代价取得了第聂伯河流域的控制权,这便是俄土第一次战争。不过凭借俄罗斯对土地的贪婪肯定不会就此止步,事实上更大规模的战争正在路上。由于信仰不同,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组成的神圣同盟爆发冲突,而俄罗斯自然也不甘错过这次机会。于是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俄罗斯突然宣布加入神圣同盟并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如此一来战争的天平立时发生逆转,奥斯曼土耳其再度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从1687年到1689年,俄军进攻克里米亚,但被土军击退;从1690年到1695年,俄军转而进攻亚速,结果取得了胜利。自此俄国的势力开始渗透进入黑海,这便是第二次俄土战争。至于第三次和第四次俄土战争则纯粹是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的相互报复。1709年被沙俄击败的瑞典国王逃至土耳其,后者随即为其提供庇护;作为报复,俄国开始挑唆奥斯曼帝国的反抗势力,结果土耳其大军直接出兵平定并顺势拿下亚速,俄国的顿河河口一夜之间得而复失。俄国人当然不愿意善罢甘休,于是到处拉拢同盟以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可惜在关键时刻身为盟友的奥地利因为承受不住土耳其的压力而选择单方面停战,于是俄罗斯只得仓促签订条约,俄国偷鸡不着蚀把米。此后双方又爆发了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次俄土战争,起因尽管五花八门,但结局却完全一样,俄罗斯大获全胜。作为战败的一方,奥斯曼帝国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俄军不仅全歼了他们在黑海的军事力量,还鼓动克里米亚独立并最终将这一地区并入版图。奥斯曼帝国先后割让顿涅茨克河东岸、比萨拉比亚和高加索等地区,俄国由此取得了对土耳其的全面优势。尽管已经岌岌可危,但在接下来的第九次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却终将俄罗斯打得一败涂地。单凭土耳其一家的力量显然很难达到这样的结果,事实上正是英法的帮忙才使得土耳其报了一箭之仇。当时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欧洲列强无不伺机在土境内划分势力范围,而就在这个时候俄国与法国发生了利益冲突。由于土耳其偏袒法国,局势逐渐恶化成英、法、土三家联合同俄罗斯宣战,结果俄军战败,克里米亚再度脱离俄国领土,第九次俄土战争落下帷幕。第十次俄土战争于1877年爆发,结局毫无悬念,俄国长驱直入,直逼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次年双方签订和约,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境内独立,保加利亚成为俄国的保护国,至此昔日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俨然只剩下一副皮囊。俄土之战持续了三百年,爆发了十次战争,土耳其堪称最不惧俄罗斯的国家。美国虽然调子很高,但从来不敢和沙俄、苏联、俄罗斯正面开战,阿拉斯加也是从沙俄手里买的。更多土耳其地图文章,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地图帝发布于 2020-10-27 00:04​赞同 8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穆多湿婆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 关注十几次俄土战争了解一下。俄土战争从十六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三百多年断断续续的打了十几次发布于 2021-01-26 17:08​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俄土战争 - 搜狗百科

- 搜狗百科俄土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语: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曾经长达数个世纪的扩张和征服的奥斯曼帝国和其藩属克里木汗国对俄罗斯的侵略。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和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常也被认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战争。[1][2]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罗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于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俄土战争较重要的有:1768年-1774年之战,土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占领黑海、第聂伯河口和克里木一带;1787年-1791年之战,土败,签订《雅西和约》,俄取得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大片土地;1806年-1812年之战,土败,俄国占领比萨拉比亚;1828年-1829年之战,土败,签订《阿德里亚堡和约》,俄占多瑙河口及高加索的黑海沿岸地区;1877年-1878年之战,土败,签订《圣·斯特法诺和约》,俄国获得高加索大片土地。通过多次俄土战争,俄国在黑海、高加索及巴尔干地区攫取了大片土地。[3][1]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俄土战争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俄土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语: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曾经长达数个世纪的扩张和征服的奥斯曼帝国和其藩属克里木汗国对俄罗斯的侵略。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和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常也被认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战争。[1][2]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罗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于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俄土战争较重要的有:1768年-1774年之战,土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占领黑海、第聂伯河口和克里木一带;1787年-1791年之战,土败,签订《雅西和约》,俄取得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大片土地;1806年-1812年之战,土败,俄国占领比萨拉比亚;1828年-1829年之战,土败,签订《阿德里亚堡和约》,俄占多瑙河口及高加索的黑海沿岸地区;1877年-1878年之战,土败,签订《圣·斯特法诺和约》,俄国获得高加索大片土地。通过多次俄土战争,俄国在黑海、高加索及巴尔干地区攫取了大片土地。[3][1]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中文名俄土战争展开地点高加索、高加索、克里米亚、黑海展开结束时间19世纪展开参战方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展开主要指挥官彼得一世、彼得一世、苏沃洛夫、库图佐夫[4]、斯科别列夫展开结果俄罗斯帝国扩大了疆土、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展开参考资料:1. 俄土战争知网百科[引用日期2023-07-23]2. 俄土战争知网百科[引用日期2023-07-23]3. 俄土战争可可诗词网[引用日期2023-07-23]4. 君士坦丁堡的梦:漫谈俄土间的恩怨情仇新浪[引用日期2023-05-18]词条标签:社会事件社会战争外国历史事件外国历史古代史历史事件历史书籍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78483次最近更新:23.07.25编辑次数:18次创建者:不知疲惫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为争夺黑海出海口,俄土大战十二次,历时241年 - 知乎

为争夺黑海出海口,俄土大战十二次,历时241年 - 知乎首发于世界历史地理人文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为争夺黑海出海口,俄土大战十二次,历时241年黑瞳题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绝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他拒绝完全相同!历史上土耳其与俄罗斯就是一对不死不休的冤家。(1453年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十次。此后一战中土俄分别站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一边继续鏖战为第十一次土俄战争。第十二次土俄战争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干涉苏维埃,土耳其是其中一国。(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国战。土俄战争中,俄罗斯帝国一次又一次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土,土耳其从一流强国坠落成二等强国,而俄罗斯成为一等强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萎缩)一,第一次俄土战争——平手。1676年,土耳其利用乌克兰人进攻俄属乌克兰。奥斯曼帝国初战获胜,但最终没能完成预定计划。俄土于1681年1月签订《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此时的俄罗斯边界离黑海还很远)(俄罗斯自崛起以后就力图争夺出海口)二,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俄罗斯小胜。第二次俄土战争,土耳其继续保持攻势,但被俄罗斯击败。土俄于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约》: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罗斯。俄罗斯边境靠近亚速海。三,第三次俄土战争——土耳其小胜。1711年,俄罗斯大帝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最终被土耳其击败。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土耳其重新夺回亚速。(彼得大帝)四,第四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俄罗斯于1735年向土耳其宣战,目的是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俄罗斯大胜,摩尔达维亚并入俄罗斯。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再次靠近黑海。第五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1768~1774年俄土战争,俄罗斯武装入侵波兰,奥斯曼帝国反对俄罗斯扩大势力,主动入侵俄罗斯。(1600年的克里木汗国)俄罗斯大胜,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罗斯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第六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罗斯商船引起的。最后土耳其还是战败: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罗斯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俄罗斯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的不冻港。第七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土耳其在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发动的。土耳其战败。根据1812年5月俄土《布加勒斯特和约》,俄罗斯攫取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把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第八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根据1829年9月俄土《亚得里亚堡条约》,俄罗斯获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岛屿和黑海东岸,土耳其承认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罗斯。俄罗斯的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继续压缩土耳其的生存空间。第九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败。1853年俄罗斯发动对土战争。土耳其联合英法两国共同击败俄罗斯。根据1856年《巴黎和约》,俄罗斯把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摩尔多瓦,实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国舰队通过海峡。第十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大胜。第十次俄土战争指1877-1878年俄土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1878年1月30日,俄军兵临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罗斯管辖下的自治国家。前十次俄土战争的结局:俄罗斯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第十一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胜。1917年俄罗斯帝国因为战争而崩溃,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但这是土耳其唯一一次反攻倒算的机会,但由于站在了同盟国的一边,最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因英法打击而崩溃。(一战中的凯末尔)第十二次俄土战争“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十四国联合干涉苏维埃政权,帮助白军,土耳其也出兵加入了干涉军。近三百年的战争,土耳其屡次受挫,俄罗斯可谓土耳其人的天敌。发布于 2020-03-01 00:20地缘政治世界历史俄罗斯​赞同 63​​2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世界历史地理人文不能行万里路,便读万

俄土戰爭_百度百科

俄土戰爭_百度百科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俄土戰爭/1626248

複製

複製成功

俄土戰爭

鎖定

俄土戰爭(俄語:Русско-Турецкие Войны,土耳其語: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至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與第12次俄土戰爭。從18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鋭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羅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東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興起在亞洲大陸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民族獨立運動的支持,力圖在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羅斯帝國擴大了疆土,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

名    稱

俄土戰爭

發生時間

17-19世紀

地    點

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

參戰方

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

結    果

俄羅斯帝國擴大了疆土,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

主要指揮官

彼得一世

魯緬採夫

蘇沃洛夫

庫圖佐夫

[3] 

斯科別列夫

目錄

1

戰爭背景

戰爭地點

兵力對比

2

戰爭經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第十一次

第十二次

3

戰爭結果

4

歷史影響

俄土戰爭戰爭背景

1877-1878年俄土戰爭形勢圖

奧斯曼帝國(1299~1922)曾經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大帝國。但到了19世紀下半葉已經開始衰落,為了挽救帝國,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為首的有識之士展開了一系列救亡運動,進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奧斯曼帝國內外形勢迅速惡化。小亞細亞的北部和中部地區發生大饑荒,財政瀕臨崩潰,列強幹涉的陰影籠罩全國。在這種形勢下,國內政治鬥爭熾熱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齊茲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為蘇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錯亂的穆拉德為蘇丹。成立了西方式的資產階級立憲君主政體,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號下蔓延。在黑塞哥維那、波斯尼亞和保加利亞相繼爆發了起義,並很快波及到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這兩個土耳其的藩屬國。土耳其對起義者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但卻未能控制巴爾幹西北部局勢的變化,它在巴爾幹的統治開始動搖起來。面對這種局勢,歐洲列強中的俄、奧、英三國表示了自己的特別關注。尤其是俄羅斯,它認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使自己在巴爾幹地區既丟面子又喪失了威信和影響,它需要尋找一個機會重新回到巴爾幹,恢復原有的一切。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想通過控制巴爾幹進而控制由地中海進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魯斯海峽,以便打通它謀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對土耳其局勢的惡化幸災樂禍,並積極地加以介入。

俄土戰爭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先是通過外交途徑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壓力,但效果並不顯著。它所提出的集體保護斯拉夫人的建議遭到了受奧匈帝國支持的英國的反對。隨後又倡議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實行自治,也遭土耳其的拒絕。土耳其恃仗着英國在背後的支持,力圖在戰場上徹底打敗起義者和在1876年6月30日對土宣戰的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當戰場上的形勢明顯地有利於奧斯曼帝國政府時,俄羅斯就在1877年4月24日正式對土宣戰。5月,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都宣佈加入俄方,共同對土耳其作戰。

俄土戰爭戰爭地點

多瑙河前線

多瑙河前線

宣戰之後,俄多瑙河集團軍各部隊即開始向進攻出發地域——多瑙河運動。但由於鐵路運輸落後和河水氾濫,拖延了渡河時間,到6月22日,俄軍多瑙河下游部隊才在加拉茨和布賴洛夫強渡了多瑙河。6月27日至7月2日,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德拉戈米羅夫將軍指揮的步兵第14師以及跟隨其後的集團軍主力在吉姆尼察地區也相繼渡過該河。多瑙河集團軍從西斯托沃地區的登陸場兵分三路展開進攻:西路部隊進攻尼科波爾和普列夫納;東路部隊進攻魯舒克;先頭部隊進攻巴爾幹山口。約有7萬人留在戰場接近路作為預備隊。約瑟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古爾科將軍的1.5萬人的先頭部隊急速推進,在7月7日攻佔保加利亞古都圖爾諾沃城,並在7月14日越過巴爾幹山脈迅速佔領了希普卡山口,從而打開了通向博斯普魯斯海峽和君士坦丁堡的通道。由於俄軍兵力配置不當和指揮失誤,致使戰期延遲。西路部隊佔領尼科波爾後,未能趕在由維丁出發的奧斯曼·努裏帕夏的土軍抵達之前佔領普列夫納,因此,俄多瑙河集團軍的交通線受敵威脅。在軍中的沙皇安全被提高的首要位置,由於不想重演色當悲劇,俄軍大部被迫停頓下來圍攻普列文要塞,俄軍速戰速決的作戰計劃完全被打亂。

在莫斯科的普列文會戰紀念牌

俄先頭部隊佔領埃斯基~扎格拉城之後,遭到了從巴爾幹半島的門的內哥羅開來的蘇里曼·帕夏指揮的土軍的反擊,於是撤向希普卡。不久,新組建的南路部隊來到這裏,該部約有1/3是保加利亞民團。

克里米亞戰爭

8月,土軍新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德國人)率部在巴爾幹開始反擊。蘇里曼·帕夏的部隊企圖在8月間奪取普希卡山口,但由於普希卡俄軍英勇防禦而未能得逞。土軍對俄東路部隊發動的進攻也被擊退。俄軍對普列文進行了3次強攻,遭到慘重失敗,光第二次失敗就損失了1/4的士兵。米柳京承認,這樣打下去,我們龐大的陸軍會在極短的時間被打光。沙皇作戰決心嚴重動搖,認為俄軍陷入了極端不利,甚至危險的境地。多瑙河集團軍總司令老尼古拉大公向羅馬尼亞卡羅爾一世求援,4萬羅軍作為俄國的同盟軍參戰,隨着俄羅斯10萬援兵的開到,構築了70公里塹壕,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包圍戰,只有當土軍彈盡糧絕後,才迫使城裏3萬土耳其帝國的守軍在1877年12月10日投降。隨着普列文的陷落,戰爭發生了轉折。俄軍在兵力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對土軍2:1以上的優勢。沙皇親自決策,令俄軍立即冒嚴寒向巴爾幹山以南發起攻擊。俄多瑙河集團軍沿着150公里寬的正面多路突擊,而土軍因為兵力不足又不許撤退,遂被俄軍進攻的狂潮吞沒。塞爾維亞在1877年12月13日加入反土戰爭,並將軍隊調到尼什城。古爾科將軍的西路部隊由保加利亞居民和游擊隊員積極協助,在嚴冬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越過了巴爾幹山脈,在索非亞方向擊潰了土軍4.2萬人,並在1878年1月4日佔領索非亞。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拉傑茨基將軍指揮的俄中路部隊在1878年1月8~9日在舍諾沃戰役中,包圍並俘虜了魏塞爾一帕夏軍隊3萬人。多瑙河集團軍向巴爾幹山以南展開了進攻,1月15~17日在菲利波波利戰役中擊敗蘇里曼·帕夏的軍隊,1月20日奪取亞得利亞那堡,一個月以後又向君士坦丁堡推進。高加索前線

高加索前線

高加索集團軍原來預計當面敵軍是自己的兩倍,預計進行防守作戰,後來發現土軍比自己人還少,就發動了進攻作戰,在4~5月間佔領了巴亞濟特和阿爾達罕兩要塞,並封鎖了卡爾斯。但是,集團軍遭到艾罕默德·穆赫塔爾·帕夏軍隊有生力量的反擊,三個進攻的支隊被土軍各個擊破了兩支,6月退至邊境,轉入防禦。10月間,俄將米哈伊爾·塔裏埃洛維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在高加索阿夫利亞爾-阿拉賈戰役中擊潰土軍。11月17日夜,俄軍強攻佔領了卡爾斯要塞,並向埃爾祖魯姆發起攻擊。在高加索,精疲力竭的俄軍封鎖了埃爾祖魯姆,並終於佔領了巴統。

俄土戰爭兵力對比

俄土戰爭

戰爭開始前夕,俄羅斯有48個步兵師共72萬人3000門炮,組成16個軍。根據陸軍大臣德米特里·阿列克謝耶維奇·米柳京制定的作戰計劃,在前線展開9個軍,其中2個軍10萬人組成高加索集團軍,由皇弟米哈伊爾·尼古拉那維奇大公指揮,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奧謝季亞等地的民團加入了高加索集團軍,取守勢。集中7個軍30萬人在多瑙河前線,俄羅斯將軍尼古拉·格里戈裏耶維奇·斯托列托夫指揮的保加利亞民團也加入了多瑙河集團軍,預計當面土軍因為分兵鎮壓保加利亞人,在戰場上不能超過15萬,俄軍可以憑藉2倍的數量優勢快速突破巴爾幹山脈,趕在西方反應之前攻破伊斯坦布爾,決定戰局。多瑙河集團軍的指揮官是皇弟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但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整個宮廷和他在一起,實際上指揮作戰的是參謀長米柳京。奧斯曼帝國(1299~1922)經過軍事改革後,全軍40.6萬人858門炮,其中28萬集中在歐洲,阿卜杜勒·克里姆·納迪爾帕夏指揮。12.6萬在亞洲,由艾罕默德·穆赫塔爾·帕夏指揮。土耳其的黑海艦隊有22艘裝甲艦、82艘非裝甲艦,763門艦炮,官兵1.5萬人,質量上比新建的俄羅斯黑海艦隊有優勢,司令是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英國人霍巴特帕夏,奉命封鎖黑海。考慮到陸軍兵員不足以進攻,決心依託多瑙河四角地帶和巴爾幹山脈進行縱深防禦,等待西方國家援助。俄軍在軍事組織、部隊訓練、指揮人員的素質以及部隊士氣諸方面均較土軍佔優勢,但在武器裝備的質量上卻不如土軍,因土軍武器來自英德美三國。

俄土戰爭戰爭經過

俄土戰爭第一次

俄土戰爭

1676~1681年的俄土戰爭是在烏克蘭同俄羅斯重新合併後,奧斯曼帝國入侵烏克蘭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對重新合併。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戰爭中佔領了波多利亞,爾後又依靠右岸烏克蘭的蓋特曼多羅申科的支持,企圖統治整個右岸烏克蘭。1674年,左岸烏克蘭的蓋特曼薩莫伊洛維奇被選為烏克蘭的總蓋特曼。1676年,多羅申科率部1.2萬人佔領了蓋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圖藉助土耳其恢復自己的統治。

俄土戰爭(7張)

為了制止這個事態,俄羅斯~烏克蘭聯軍在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的指揮下,1676年春渡過第聶伯河,包圍了奇吉林,並在8月2日攻克該城,俘獲多羅申科。在奇吉林遠征(1677、1678)期間,俄羅斯~烏克蘭聯軍與土耳其軍、韃靼軍爭奪奇吉林的鬥爭仍在繼續進行。

[1] 

1679~1680年,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率領的俄羅斯—烏克蘭聯軍依靠新築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線,擊退了克里木韃靼人的多次襲擊。土耳其由於未能達到目的,被迫於1681年1月23日簽訂了《巴赫奇薩賴和約》(1681),承認左岸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重新合併。俄軍和烏克蘭軍聯合作戰,是阻止土耳其軍與韃靼軍進一步獲勝的重要原因。根據1667年1月俄羅斯、波蘭簽訂的《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俄羅斯攫取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包括基輔)。1672年土耳其為爭奪烏克蘭,進攻波屬烏克蘭奪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烏克蘭統領P.D.多羅申科進攻俄屬烏克蘭。奧斯曼帝國起初大獲全勝,但最終沒能完成計劃。根據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

俄土戰爭第二次

俄土戰爭

1686~1700年的俄土戰爭是俄羅斯帝國反對奧斯曼帝國侵略的鬥爭的繼續。這次戰爭是在俄羅斯加入反土“神聖同盟”後爆發的。戰爭過程中俄軍進行了對克里米亞的遠征(1687、1689)和對亞速的遠征(1695~1696)。1686年俄羅斯加入由奧地利、波蘭組成的反土同盟。1687、1689年,俄軍在V.V.戈利岑公爵統帥下,對克里米亞進行了兩次遠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由於俄瑞戰爭迫近,以及其它盟國與土耳其締結了和約,俄羅斯政府也同土耳其締結了君士坦丁堡和約(1700)。這次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羅斯。根據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約》,亞速劃歸俄羅斯。戰爭證明俄軍必須進行改革。

俄土戰爭第三次

俄土戰爭

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後,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逃入奧斯曼帝國境內(見北方戰爭)。1710年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最終以俄羅斯的失敗告終。俄羅斯被迫放棄亞速,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2] 

俄土戰爭第四次

俄羅斯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在1735年向土耳其宣戰,目的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島。1735~1739年的俄土戰爭是在1733~1735年的俄波戰爭後由於俄土之間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帥的第聶伯河集團軍攻佔彼列科普,然後又佔領克里木汗國首都巴赫奇薩賴,但由於瘟疫流行,食物和飲水不足,俄軍被迫撤回烏克蘭。

俄土戰爭

俄軍拉西將軍指揮的頓河集團軍,在佈列達利海軍中將的頓河區艦隊的支援下,在1736年6月30日攻佔亞速。1737年7月頓河集團軍在區艦隊的協同下強渡錫瓦什湖,在薩爾吉爾河交戰(1737)中擊潰了克里米亞汗的軍隊。7月13日,第聶伯河集團軍攻克奧恰科夫。同年,奧地利參戰,但奧軍屢戰屢敗,土耳其連連勝利。為了接應瓦拉幾亞和波斯尼亞的奧軍,俄軍在1739年初向摩爾達維亞展開進攻,使戰爭發生了轉折。8月,第聶伯河集團軍在斯塔武恰內戰役(1739)中擊潰土軍,但自身也遭受了相當大的損失。根據摩爾達維亞代表團的請求,摩爾達維亞併入俄羅斯。俄羅斯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1739)。根據1739年9月俄土《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再次歸俄羅斯所有。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戰爭中,強渡複雜水障礙(錫瓦什湖和克里米亞的瓊加爾渡口)的經驗豐富了軍事學術。

俄土戰爭第五次

俄土戰爭

1768~1774年俄土戰爭是由奧斯曼帝國侵略俄羅斯帝國和反對俄羅斯在波蘭擴大勢力而引起的,由俄羅斯武裝入侵波蘭而引起,是俄羅斯取得黑海出海口鬥爭的繼續。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奧兩國支持下對俄宣戰。俄羅斯將戈利岑將軍的第1集團軍(8~9萬人)從基輔調往霍京,將魯緬採夫將軍的第2集團軍(約3.5萬人)調到第聶伯河與頓河之間的地帶應戰。1768年12月,克里米亞汗卡普蘭~格來的軍隊(7~8萬人)侵入烏克蘭領土。俄軍第2集團軍將其擊退,前出到亞速海,封鎖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戰區,戈利岑與20萬土耳其軍作戰,在對霍京的兩次進攻失利後,被迫在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駐軍由於缺少給養,放棄了霍京。第1集團軍在新任指揮官魯緬採夫的指揮下向雅西展開進攻,在10月7日佔領雅西;第2集團軍(由帕寧將軍指揮)沿南布格河作戰。1769年7月,海軍上將斯皮裏多夫的分艦隊從波羅的海駛入地中海參戰。

俄土戰爭

在1770年的戰爭中,第1集團軍在里亞巴亞墓地附近及拉爾加河和卡古爾河河畔擊潰了土耳其軍(參見卡古爾河戰役)。俄羅斯分艦隊在愛琴海的出現,促進了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統治的起義。在切什梅海戰(1770)中,俄羅斯分艦隊擊潰了土耳其艦隊,從而保障了自己在愛琴海的制海權,並完成了對達達尼爾海峽的封鎖。9月,俄軍攻佔了賓傑裏要塞,7~11月,相繼奪取了伊茲梅爾、基利亞、布拉伊洛夫和阿克爾曼(別爾哥羅德~德涅斯特羅夫斯基)。1771年,第1集團軍在多瑙河區艦隊的協同下,在2月佔領了久爾久(朱爾朱),3月封鎖了圖爾恰和伊薩克恰要塞。多爾戈魯科夫將軍的第2集團軍在亞速海區艦隊的協同下,在6月25日攻下了彼列科普,並佔領了克里米亞。奧軍推進到俄羅斯邊境以後,俄第一集團軍(約4.5萬人)轉入積極防禦。集團軍分3個集羣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作戰,從6月到10月多次擊退土軍優勢兵力(12萬人)對多瑙河左岸的進攻。俄羅斯艦隊在地中海的勝利,促進了北非地區的埃及和中東地區敍利亞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爾其起義的爆發。俄羅斯在陸戰和海戰中的勝利迫使土耳其在1772年5月30日在久爾久同俄羅斯簽訂停戰協定。11月12日,俄羅斯又同克里米亞汗薩希布~格來締結條約,規定克里米亞脱離土耳其,成為俄羅斯的保護國(1783年克里木汗國完全歸屬俄羅斯)。

俄土戰爭

1773年的戰事是在巴爾幹戰區進行的。6月,魯緬採夫集團軍渡過多瑙河,包圍了錫利斯特拉要塞。5~6月,蘇沃洛夫將軍的一支部隊多次成功地襲擊(搜索)了圖爾圖凱。但由於兵力不足,魯緬採夫集團軍被迫撤回多瑙河彼岸。9~10月,俄軍攻打瓦爾納和舒姆拉(舒門),都未獲戰果。1774年6月,魯緬採夫率俄軍5.2萬人強渡多瑙河。6月20日,俄軍(蘇沃洛夫一個軍和卡緬斯基將軍一個軍,近2.5萬人)在科茲盧賈附近擊潰土軍4萬人。薩爾特科夫的部隊(1萬人)在圖爾圖凱附近擊潰土軍1.5萬人。魯緬採夫所部封鎖了舒姆拉、魯什丘克(魯塞)和錫利斯特拉諸要塞,先頭部隊越過了巴爾幹。在這種形勢下,俄土雙方在7月24日簽訂了小凱納爾賈和約(1774)。和約確認俄羅斯在這次戰爭中的勝利,保障俄國自由進入黑海。

俄土戰爭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中,陸軍和海軍的戰略協同、強渡大的水障礙(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和錫瓦什湖)、山地進攻、奪取要塞等方面的經驗豐富了俄軍的軍事學術。在此次戰爭中魯緬採夫創建了利曼槳船區艦隊(見多瑙河區艦隊),用以配合陸軍完成戰鬥任務。戰鬥過程中,被廣泛採用的不是線式戰鬥隊形,而是新的疏開式戰鬥隊形——師、團方陣,以及與步兵(獵騎兵)散開隊形相結合的縱隊。軍隊的實戰經驗寫入了魯緬採夫和蘇沃洛夫所著教範和守則。根據1774年7月俄土《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俄羅斯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國宣告“獨立”,並在1783年併入俄羅斯版圖。

俄土戰爭第六次

俄土戰爭

1787~1792年的俄土戰爭是由於土耳其推行復仇計劃而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羅斯歸還克里木,承認格魯吉亞為土耳其屬地,授權土耳其檢查通過海峽的俄羅斯商船。俄羅斯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土耳其出動了20萬軍隊和一支強大的艦隊(戰列艦19艘、巡航艦16艘、輕巡航炮艦5艘)對俄開戰。俄軍統帥部展開了兩個集團軍:葉卡捷琳娜集團軍(8.2萬人,由波將金元帥指揮)和烏克蘭集團軍(3.7萬人,由魯緬採夫元帥指揮),以及克里木軍和庫班軍,此外,還有黑海艦隊(軍艦24艘,由海軍少將沃伊諾維奇指揮)。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艦隊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羅斯護衞艦發起攻擊。9月13日夜,土軍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陸,但被俄軍擊潰。10月12日,土耳其登陸兵(5千人)在炮火掩護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陸,但遭到蘇沃洛夫軍的急劇突擊,幾乎被全殲。1788年戰局初期,奧地利加入俄羅斯一方參戰,並派出科布爾格斯基親王率軍2.6萬人開赴摩爾達維亞作戰。戰局進程中,俄軍圍攻並奪取了霍京和奧恰科夫要塞。在奧恰科夫要塞攻堅戰中,艦隊起了重要作用。在1789年的戰局中,烏克蘭集團軍(後聯合為南方集團軍,由波將金指揮)在比薩拉比亞對賓傑裏等要塞展開了爭奪戰。1789年8月1日,蘇沃洛夫將軍指揮的5000俄軍和一個奧地利軍(1.2萬人,由科布爾格斯基親王指揮)在福克沙尼擊潰奧斯曼帕夏的一個軍(3萬人)。9月22日,俄奧聯軍(2.5萬人)在蘇沃洛夫的指揮下,勒姆尼克河畔一戰,擊潰了土耳其宰相優素福的十萬大軍。但波將金卻未乘勝向多瑙河對岸發展進攻,而僅限於佔領賓傑裏、哈吉別伊(今敖德薩)和阿克爾曼諸要塞。在黑海和地中海,俄羅斯捕船隊在土耳其艦隊交通線上採取行動。1790年戰局中,波將金又是集中主力圍攻要塞,而不是在野戰中殲滅土軍。土耳其統帥部將主要突擊方向轉向黑海高加索沿岸,令巴塔爾帕夏率部4萬人開往阿納帕要塞地區攻取庫班,並準備在克里木登陸。俄軍黑海艦隊在海軍少將(自1790年3月起)烏沙科夫指揮下,在錫諾普海域、刻赤海峽和堅德拉島海域的海戰中接連實施突擊,擊敗了土耳其艦隊。9月8~9日堅德拉島一戰,俄羅斯艦隊再次獲勝。南方集團軍在艦隊的協助下佔領了基利亞、圖爾恰和伊薩克恰諸要塞。向卡巴爾達進攻的巴塔爾帕夏一個軍也被擊潰。9月,奧地利單獨與土耳其締結和約,致使俄羅斯的處境惡化。儘管如此,俄羅斯仍向多瑙河發動了進攻。

俄土戰爭

1790年12月22日,蘇沃洛夫所部以強大攻勢一舉攻克土耳其堅固設防的伊茲梅爾要塞(參見伊茲梅爾戰役)。在1791年的戰局中俄軍取得了巨大勝利。6月15日,庫圖佐夫將軍所部強渡多瑙河,在巴巴達格附近擊潰土一個軍(2.3萬人)。7月9日,俄軍主力(列普寧元帥指揮)在默欽戰役(1791)中重創土軍。7月3日,古多維奇將軍所部在西高加索攻克阿納帕。俄軍在陸戰和海戰中的勝利,以及8月11日烏沙科夫在卡利亞克里亞角擊潰土耳其艦隊的勝利加速了雅西和約(1792)的簽訂。1787~1792年的俄土戰爭中,陸軍和海軍在戰略和戰術上協同作戰的新經驗豐富了俄軍的軍事學術,縱隊與散開隊形相結合的戰術和圍攻要塞的戰法得到了發展。對於俄軍的先進經驗,蘇沃洛夫在《致勝的科學》這一軍事著作中作了總結。1792年1月,俄土簽定《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和格魯吉亞。這次戰爭俄羅斯作了充分準備,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獲得了黑海不凍的出海口。

俄土戰爭第七次

興復羅馬,還於舊都

1806~1812年的俄土戰爭是土耳其在拿破崙一世的支持下發動的。土耳其企圖用戰爭進行報復,因為當時俄羅斯正與法國(1805~1807)、伊朗(1804~1813)進行激戰。這場戰爭的起因是,1805年簽訂的關於俄羅斯船隻自由通過海峽的條約遭到破壞,以及土耳其擅自更換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公國大公。對此,俄羅斯政府1806年11~12月派米赫爾松將軍的摩爾達維亞集團軍(4萬人、150門火炮)進駐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多瑙河哥薩克軍轉到了俄羅斯方面。12月30日,英國站到了俄羅斯一邊,其艦隊企圖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兩岸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

俄土戰爭

自1807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中將指揮的俄羅斯分艦隊,以捷涅多斯島為基地,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並在達達尼爾海戰(1807)和阿索斯海戰(1807)中戰勝了土耳其艦隊。在巴爾幹和高加索兩戰區,俄軍也多次擊敗土軍。英俄反土聯盟解體後,1807年8月俄羅斯與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定,但1809年春又戰火重燃。在高加索戰區,俄軍與阿塞拜疆民軍和格魯吉亞民軍協同作戰,將土軍逐出波季(1809)和蘇呼米卡列(蘇呼米)(1810),並攻佔了阿哈爾卡拉基要塞(1811)。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率俄軍8萬人(1809年8月起由巴格拉季昂將軍指揮),在擁有140艘艦船的多瑙河區艦隊的配合下強渡了多瑙河,相繼奪取了伊薩克恰、圖爾恰、巴巴達格、默欽、伊茲梅爾、布拉伊洛夫等要塞。1810年5月,俄軍在新任總司令卡緬斯基將軍(同年2月任命)的指揮下,佔領了帕扎爾吉克、錫利斯特拉和拉茲格勒諸要塞。在9月7~8日日巴蒂納戰役中,土軍(10萬人)失敗。9月,魯什丘克要塞和久爾久要塞的守軍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軍發動突然襲擊,攻佔洛維奇(洛夫恰),但未能久留。1811年1月28日(2.10)再次攻克洛維奇。1811年初,由於俄羅斯面臨拿破崙軍入侵的威脅,多瑙河集團軍之一部調往西部邊境。俄軍兵力幾乎減少一半(4.6萬人、218門火炮),由庫圖佐夫指揮(1811年3月起)。庫圖佐夫運用這部分兵力,在7月4日魯什丘克戰役(1811)中和12月5日斯洛博齊亞戰役中大破土軍,迫使其投降,打贏了這場戰爭。接着,庫圖佐夫又巧妙地運用外交策略,迫使土耳其在布加勒斯特和約(1812)上簽字。和約確定比薩拉比亞和西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1812年衞國戰爭前夕,拿破崙失去了土耳其這一盟友。

[3] 

經過1806~1812年的俄土戰爭,俄軍在陸海軍的戰略協同作戰方面,以及在奪取要塞、包圍敵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經驗,豐富了俄羅斯的軍事學術。俄羅斯目的是奪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峽。主戰場在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土耳其戰敗。根據1812年5月俄土《布加勒斯特和約》,俄羅斯攫取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把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

俄土戰爭第八次

俄土戰爭

1828~1829年的俄士戰爭是歐洲列強瓜分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屬地的鬥爭所引起的。當時,奧斯曼帝國嚴重的國內政治危機由於希臘獨立運動(1821~1829)而進一步加深。俄、英、法聯合艦隊為保衞希臘自治權而在納瓦里諾海戰(1827)中擊敗土埃聯合艦隊之後,奧斯曼帝國蘇丹獲悉神聖同盟之間的矛盾加劇,便撕毀了俄土兩國以前締結的所有協定,並在1827年12月宣佈對俄進行“神聖戰爭”。1828年4月26日,俄羅斯向土耳其宣戰。俄羅斯將維特根施泰因元帥的集團軍9.5萬人調到多瑙河戰區,迎戰侯賽因帕夏的15萬軍隊;將帕斯克維奇將軍的軍(2.5萬人)調到高加索戰區廠迎戰5萬土耳其軍。

俄土戰爭

維特根施泰因集團軍在1827年5月7日越過國境,經過一個月的戰鬥,佔領了多瑙河各公國,強渡了多瑙河。1827年10月11日,俄軍從陸上和海上發起聯合攻擊,攻下瓦爾納。帕斯克維奇軍越過國境以後,在1827年7月5日攻佔卡爾斯要塞。1827年7~8月間,高加索軍各部隊在地方民軍的支援下佔領了阿爾達甘、阿哈爾齊赫、波季和巴亞澤特諸要塞。在1829年戰局中,雙方戰鬥激烈,力爭主動。6月11日,季比奇將軍指揮的俄軍(1.8萬人)在庫列夫恰附近的戰役中擊潰了兵力比自己多一倍的土耳其軍,並在6月30日佔領錫利斯特拉。7月,季比奇率部1.7萬人越過巴爾幹地區,向阿德里安堡(埃迪爾內)挺進。8月20日,該城守軍投降。俄軍繼續向南發展進攻,伊斯坦布爾(君土坦丁堡)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軍在1827年7月9日攻佔埃爾祖魯姆,前出到特拉布宗。俄軍在兩戰區獲勝,主力逼近伊斯坦布爾,艦隊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並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帶遊弋,這些情況迫使土耳其政府在9月2(14)日簽訂了阿德里安堡和約(1829)。

俄土戰爭

1828~1829年的俄土戰爭對於改進軍隊的指揮工作,對於陸海協同動作的組織都發生了影響,同時,積累了奪取要塞和進行野戰的經驗。戰役的諸要素得到了發展。經過多次俄土戰爭,俄羅斯保住了南烏克蘭、克里木、比薩拉比亞及高加索的部分領土,並在黑海沿岸牢固地樹立了自己的地位。俄羅斯利用希臘獨立戰爭,進一步南下,再次蹂躪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後經保加利亞直逼君士坦丁堡。根據1829年9月俄土《亞得里亞堡條約》,俄羅斯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格魯吉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羅斯。土耳其更加看清了自身所暴露的嚴重問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俄土戰爭第九次

即克里木戰爭(又譯克里米亞戰爭,詳見該詞條)。1853年俄羅斯藉口“聖地”問題,發動的對土戰爭。起初俄羅斯以壓倒性優勢戰勝土耳其,但隨後英法兩國參戰迅速改變戰爭格局,最終土耳其聯合英法兩國共同擊敗俄羅斯。根據1856年《巴黎和約》,俄羅斯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多瓦,實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艦隊通過海峽。

俄土戰爭第十次

俄土戰爭

第十次俄土戰爭指1877-1878年俄土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1877年4月24日,俄羅斯帝國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俄軍佔領希普卡山口並攻克普列文。接着,雙方展開拉鋸戰。11月,俄軍在高加索攻佔卡爾斯要塞,幷包圍埃爾祖魯姆。1878年1月30日,俄軍在斯科別列夫統率下,兵臨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雙方在聖斯特凡諾正式簽訂條約,承認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成為俄羅斯管轄下的自治國家。

俄土戰爭第十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戰傳統上被認為是第11次俄土戰爭,俄羅斯和英、法結盟,謀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聯軍在加里波利慘敗,損失50萬,1917年俄羅斯又因為戰爭而崩潰,所轄的屬地僅剩在亞洲西部地區的奧斯曼帝國趁機打下整個高加索,甚至進軍南俄草原。這次算奧斯曼帝國獲勝,但距離自身離滅亡也沒有多少日子了。

俄土戰爭第十二次

由於“十月革命”,俄羅斯帝國境內成立了蘇維埃政權,隨即爆發了紅軍與白軍的內戰。英、法、美等國派軍隊干涉,幫助白軍,土耳其也加入了干涉國團隊。但那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身難保,基本上淪為協約國的殖民地,帝國只能用自己控制的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大咽喉為干涉軍提供後勤服務。1920年,凱末爾領導的軍隊擊敗了就要瓜分土耳其殘存領土的協約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併成為臨時政府的首腦。1921年蘇聯與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政府簽署《蘇土友好條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的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土耳其。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俄土戰爭戰爭結果

俄羅斯擴大了疆域,南部邊界伸展到黑海,西部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東部邊界越過高加索山脈。

俄土戰爭歷史影響

俄土戰爭

俄軍的慘勝引起了英國和處在中歐地區的資本主義強國——奧匈帝國(1867~1918)的恐慌,儘管俄羅斯已經付出了高達10多萬的傷亡,軍用物資也已經出現嚴重缺口。英國本傑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馬爾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國皇家海軍分艦隊,擺出一副不惜決裂的態勢,這迫使俄羅斯放棄了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的計劃。1878年1月31日,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定,1878年3月3日簽訂了《聖斯特法諾條約》。該條約是由俄羅斯外長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製的,對於土耳其來説完全是一個城下之盟,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該條約規定:土耳其承認門的內哥羅、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三國完全獨立;承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獲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圖內;成立大保加利亞國,並允許俄羅斯勢力在保加利亞的存在;將薩拉比亞西南部歸還給俄羅斯,將卡爾斯、巴統統阿爾達漢和巴亞齊特併入俄羅斯版圖;修改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規則,允許俄羅斯等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行。《聖斯特法諾和約》的簽訂引起了英、奧等國的強烈不滿,他們聯合對俄施加壓力,要求它吐出已經吞下肚的果實。德國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站出來進行調解,聲稱要做個誠實中間人,由於力量對比對俄羅斯的極端不利,俄羅斯被迫與其他列強重定《柏林條約》,對《聖斯特法諾和約》進行重大的修正:大保加利亞變成了小保加利亞;博斯普魯斯海峽仍然不對俄國軍艦開放。俄羅斯在巴爾幹的影響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發展海軍力量的企圖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亞戰爭中割讓出去的領土。它實質上是部分地瓜分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東南部的屬地,但卻遠沒有解決許多極其重要的巴爾幹半島的衝突問題。正是它所做的許多決定,以後成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起重要推動作用的各種衝突的起點。特點俄土戰爭中,出現了大兵團,部隊裝備了有膛線的槍炮,並利用了鐵路和戰地電報通訊,因此,武裝鬥爭的規模擴大了,其特點也有所變化。參加這次戰爭的有100餘萬人。兩個戰區的戰鬥行動都在寬大正面和大縱深展開,彼此緊密聯繫着,其特點是緊張激烈,持續時間長。19世紀初歷次戰爭中產生的戰役諸要素在這次戰爭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部隊指揮上,司令部的作用增大了。戰術方面,俄土戰爭顯示了槍炮火力以及各兵種協同行動對奪取戰役勝利的重要性。向新的戰鬥隊形——散兵線轉化的必要性,以及使部隊學會利用地形的必要性也越來越明顯。這次戰爭的經驗還表明,必須用射程更遠的火炮和能夠發射重磅爆破彈的曲射火炮以及各種工程器材裝備部隊,並訓練部隊掌握野戰工程學。戰區的特點促使產生了克服水障礙和翻越山脈,以及在這種條件下組織指揮部隊的新方法。

參考資料

1.

  

細數歷史上10次俄土戰爭:舊恨新仇剪不斷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16-04-01]

2.

  

仇深似海深幾許?梳理歷史上的10次俄土戰爭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4-01]

3.

  

君士坦丁堡的夢:漫談俄土間的恩怨情仇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6-04-01]

圖集

俄土戰爭的概述圖(2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9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新pan

(2024-03-07)

1

戰爭背景

1.1

戰爭地點

1.2

兵力對比

2

戰爭經過

2.1

第一次

2.2

第二次

2.3

第三次

2.4

第四次

2.5

第五次

2.6

第六次

2.7

第七次

2.8

第八次

2.9

第九次

2.10

第十次

2.11

第十一次

2.12

第十二次

3

戰爭結果

4

歷史影響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登錄

仇深似海深几许?梳理历史上的10次俄土战争-新华网

仇深似海深几许?梳理历史上的10次俄土战争-新华网

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间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食品

新华网 > > 正文

仇深似海深几许?梳理历史上的10次俄土战争

2016年01月12日 14:45:49

来源:

环球网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1877-1878俄土战争的部分影像

    历史上,土耳其与俄罗斯在黑海地区一直展开长期竞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控制黑海的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进行过长期对抗和竞赛。

    冷战时期,土耳其认为遭到苏联从南到北的挤压,这种高压导致土耳其选择了与西方合作,并与于1952年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西方反对苏联的桥头堡,处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极争霸的前沿,以此换得北约成员国集体保证土耳其的安全与独立,并巩固了土耳其的亲欧洲和亲西方的意识形态。

    冷战后,土耳其逐渐开始奉行独立于北约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俄土关系有了转圜之机。与俄罗斯在黑海地区进行合作,分享在黑海地区的利益成为土耳其的一种选择路径。

    以下是历史上的10次俄土战争简要梳理

    第一次俄土战争 (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 (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 (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 (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 (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骄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86205351

俄土战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网

俄土战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网

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对外交流

学术论坛

头条新闻

出版物

学术专著

黄皮书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欧亚经济

俄罗斯研究

东北亚论坛

西伯利亚研究

俄罗斯文艺

中亚信息

新疆社会科学

网站首发

研究论文

研究报告

译著译文

书评札记

一般文章

学术研究

专家论坛

青年论坛

俄罗斯政治

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外交

苏联史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社会

俄罗斯军事

俄罗斯教育

俄罗斯科技

俄罗斯法律

俄罗斯体育

中亚五国

外高加索

中东欧

乌白摩三国

波海三国

独联体

上合组织

学术资料

热点聚焦

俄欧亚快讯

专题资料

中亚五国

外高加索

乌白摩三国

波海三国

中东欧

独联体

上合组织

统计资料

各国宪法

俄欧亚博览

俄欧亚国家

各国概况

俄欧亚人物

史海寻踪

相关知识

俄欧亚掠影

多媒体

新闻图片

新闻视频

图片资料

视频资料

学会中心

俄欧亚学会

研究中心

学术网站

政府社团

新闻媒体

科研机构

教育机构

俄罗斯网站

中亚网站

中东欧网站

乌白摩三国网

外高加索网

波海三国网

国际机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信息反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相关知识

俄土战争

来源:百度百科 2010年05月28日

  俄土战争(Russo-Turkish Wars)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通常也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战争背景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十三世纪被蒙古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国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奥斯曼帝国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战争年代列表   第一次俄土战争 (1676年-1681年)   第二次俄土战争 (1686年-1700年)   第三次俄土战争 (1710年-1713年)参见大北方战争   第四次俄土战争 (1735年-1739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 (1768年-1774年)   第六次俄土战争 (1787年-1792年)   第七次俄土战争 (1806年-1812年)   第八次俄土战争 (1828年-1829年)   第九次俄土战争 (1853年-1856年)参见克里米亚战争   第十次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   第十一次俄土战争 (1914年-1918年)参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介绍   17~19世纪俄国为向黑海和巴尔干地区扩张而同土耳其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初期战争主要限于俄土两国之间,战区集中在巴尔干、克里木、高加索等地、当时中国的土尔扈特部也曾加入战争。19世纪后,引起欧洲一些国家干预。俄土战争多次发生,其中重要的有10次: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1681)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尔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盖特曼多罗申科的支持,企图统治整个右岸乌克兰。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盖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盖特曼。1676年,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占领了盖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为防止这一事态,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指挥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攻克该城,俘获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1677、1678)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仍在继续进行。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1681),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联合作战,是战胜土耳其鞑靼军的重要原因。   根据1667年1月俄国、波兰签订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俄国攫取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包括基辅)。1672年土耳其为争夺乌克兰,进攻波属乌克兰夺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乌克兰统领P.D.多罗申科进攻俄属乌克兰。土耳其战败。根据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   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的斗争的继续。这次战争是在俄国加入反土“神圣同盟”之后爆发的。战争过程中俄军进行了对克里木的远征(1687、1689)和对亚速的远征(1695—1696)。   1686年俄国加入由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组成的反土同盟。1687、1689年,俄军在V.V.戈利岑公爵统帅下,对克里木进行了两次远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其它盟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国政府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1700)。这次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根据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约》,亚速划归俄国。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1711)   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后,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逃入土耳其境内(见北方战争)。1710年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鞑靼军队的重围。最终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俄国被迫放弃亚速,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1739)   俄国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取胜后,于1735年向土耳其宣战,目的是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是在1733—1735年的俄波战争之后由于俄土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占彼列科普,然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由于瘟疫流行,粮秣和饮水不足,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俄军拉西将军指挥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1737)中击溃了克里木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克奥恰科夫。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战屡败。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1739)中击溃土军。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并入俄国。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1739)。根据1739年 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中,强渡复杂水障碍(锡瓦什湖和克里木的琼加尔渡口)的经验丰富了军事学术。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侵略俄国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国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8—9万人)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约3.5万人)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应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7—8万人)侵入乌克兰领土。俄军第2集团军将其击退,前出到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土耳其军作战,在对霍京的两次进攻失利后,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军由于缺少给养,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由帕宁将军指挥)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   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里亚巴亚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土耳其军(参见卡古尔河战役)。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在切什梅海战(1770)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攻占了宾杰里要塞,7—11月,相继夺取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拉伊洛夫和阿克尔曼(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1771年,第1集团军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久尔久(朱尔朱),3月封锁了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攻下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   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一集团军(约4.5万人)转入积极防御。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作战,从6月到10月多次击退土军优势兵力(12万人)对多瑙河左岸的进攻。俄国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促进了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久尔久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规定克里木脱离土耳其,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783年克里木汗国完全归属俄国)。   1773年的战事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拉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一支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搜索)了图尔图凯。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回多瑙河彼岸。9—10月,俄军攻打瓦尔纳和舒姆拉(舒门),均未获战果。   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苏沃洛夫一个军和卡缅斯基将军一个军,近2.5万人)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1万人)在图尔图凯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舒姆拉、鲁什丘克(鲁塞)和锡利斯特拉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小凯纳尔贾和约(1774)。和约确认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强渡大的水障碍(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和锡瓦什湖)、山地进攻、夺取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在此次战争中鲁缅采夫创建了利曼桨船区舰队(见多瑙河区舰队),用以配合陆军完成战斗任务。战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不是线式战斗队形,而是新的疏开式战斗队形——师、团方阵,以及与步兵(猎骑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军队的实战经验写入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所著教范和守则。   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国版图。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1792)   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推行复仇计划而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战列舰19艘、巡航舰16艘、轻巡航炮舰5艘)对俄开战。俄军统帅部展开了两个集团军:叶卡捷琳娜集团军(8.2万人,由波将金元帅指挥)和乌克兰集团军(3.7万人,由鲁缅采夫元帅指挥),以及克里木军和库班军,此外,还有黑海舰队(军舰24艘,由海军少将沃伊诺维奇指挥)。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陆,但被俄军击溃。   10月12日,土耳其登陆兵(5千人)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陆,但遭到苏沃洛夫军的急剧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战局初期,奥地利加入俄国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率军2.6万人开赴摩尔达维亚作战。战局进程中,俄军围攻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在奥恰科夫要塞攻坚战中,舰队起了重要作用。在1789年的战局中,乌克兰集团军(后联合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等要塞展开了争夺战。1789年8月1日,苏沃洛夫将军指挥的5000俄军和一个奥地利军(1.2万人,由科布尔格斯基亲王指挥)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巴夏的一个军(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2.5万人)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勒姆尼克河畔一战,击溃了土耳其宰相优素福的十万大军。但波将金却未乘胜向多瑙河对岸发展进攻,而仅限于占领宾杰里、哈吉别伊(今敖德萨)和阿克尔曼诸要塞。在黑海和地中海,俄国捕船队在土耳其舰队交通线上采取行动。1790年战局中,波将金又是集中主力围攻要塞,而不是在野战中歼灭土军。土耳其统帅部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黑海高加索沿岸,令巴塔尔巴夏率部4万人开往阿纳帕要塞地区攻取库班,并准备在克里木登陆。俄军黑海舰队在海军少将(自1790年3月起)乌沙科夫指挥下,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坚德拉岛海域的海战中接连实施突击,击败了土耳其舰队。9月8—9日坚德拉岛一战,俄国舰队再次获胜。南方集团军在舰队的协助下占领了基利亚、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诸要塞。向卡巴尔达进攻的巴塔尔巴夏一个军也被击溃。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致使俄国的处境恶化。尽管如此,俄国仍向多瑙河发动了进攻。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所部以强大攻势一举攻克土耳其坚固设防的伊兹梅尔要塞(参见伊兹梅尔战役)。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2.3万人)。7月9日,俄军主力(列普宁元帅指挥)在默钦战役(1791)中重创土军。7月3日,古多维奇将军所部在西高加索攻克阿纳帕。俄军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以及8月11日乌沙科夫在卡利亚克里亚角击溃土耳其舰队的胜利加速了雅西和约(1792)的签订。   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在战略和战术上协同作战的新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纵队与散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和围攻要塞的战法得到了发展。对于俄军的先进经验,苏沃洛夫在《致胜的科学》这一军事著作中作了总结。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1812)   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土耳其在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发动的。土耳其企图用战争进行报复,因为当时俄国正与法国(1805—1807)、伊朗(1804—1813)进行激战。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805年签订的关于俄国船只自由通过海峡的条约遭到破坏,以及土耳其擅自更换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公国大公。对此,俄国政府于1806年11—12月派米赫尔松将军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4万人、150门火炮)进驻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多瑙河哥萨克军转到了俄国方面。12月30日,英国站到了俄国一边,其舰队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   自1807年2月,谢尼亚文海军中将指挥的俄国分舰队,以捷涅多斯岛为基地,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并在达达尼尔海战(1807)和阿索斯海战(1807)中战胜了土耳其舰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解体后,1807年8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又战火重燃。在高加索战区,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军和格鲁吉亚民军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1809)和苏呼米卡列(苏呼米)(1810),并攻占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1811)。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1809年8月起由巴格拉季昂将军指挥),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相继夺取了伊萨克恰、图尔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拉伊洛夫等要塞。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同年2月任命)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拉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日巴蒂纳战役中,土军(10万人)失败。9月,鲁什丘克要塞和久尔久要塞的守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占洛维奇(洛夫恰),但未能久留。1811年1月28日(2.10)再次攻克该城。   1811年初,由于俄国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多瑙河集团军之一部调往西部边境。俄军兵力几乎减少一半(4.6万人、218门火炮),由库图佐夫指挥(1811年3月起)。库图佐夫运用这部分兵力,在7月4日鲁什丘克战役(1811)中和12月5日斯洛博齐亚战役中大破土军,迫使其投降,打赢了这场战争。接着,库图佐夫又巧妙地运用外交策略,迫使土耳其在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上签字。和约确定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并入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前夕,拿破仑失去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经过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俄军在陆海军的战略协同作战方面,以及在夺取要塞、包围敌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经验,丰富了俄国的军事学术。俄国目的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主战场在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战败。根据1812年5月俄土《布加勒斯特和约》,俄国攫取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把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1829)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地的斗争所引起的。当时,奥斯曼帝国严重的国内危机由于希腊民族解放革命战争(1821—1829)而进一步加深。俄、英、法联合舰队为保卫希腊自治权而在纳瓦里诺海战(1827)中击败土埃联合舰队之后,土耳其苏丹获悉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便撕毁了俄土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于1827年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1828年4月26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俄国将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集团军9.5万人调到多瑙河战区,迎战侯赛因巴夏的15万军队;将帕斯克维奇将军的军(2.5万人)调到高加索战区厂迎战5万土耳其军。   维特根施泰因集团军于5月7日越过国境,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多瑙河各公国,强渡了多瑙河。10月11日,俄军从陆上和海上发起联合攻击,攻下瓦尔纳。帕斯克维奇军越过国境之后,于7月5日攻占卡尔斯要塞。7—8月间,高加索军各部队在地方民军的支援下占领了阿尔达甘、阿哈尔齐赫、波季和巴亚泽特诸要塞。在1829年战局中,双方战斗激烈,力争主动。6月11日,季比奇将军指挥的俄军(1.8万人)在库列夫恰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兵力比自己多一倍的土耳其军,并于6月30日占领锡利斯特拉。7月,季比奇率部1.7万人越过巴尔干地区,向阿德里安堡(埃迪尔内)挺进。8月20日,该城守军投降。俄军继续向南发展进攻,伊斯坦布尔(君土坦丁堡)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军于7月9日攻占埃尔祖鲁姆,前出到特拉布宗。俄军在两战区获胜,主力逼近伊斯坦布尔,舰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这些情况迫使土耳其政府于9月2(14)日签订了阿德里安堡和约(1829)。   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对于改进军队的指挥工作,对于陆海协同动作的组织都发生了影响,同时,积累了夺取要塞和进行野战的经验。战役的诸要素得到了发展。   经过多次俄土战争,俄国保住了南乌克兰、克里木、比萨拉比亚及高加索的部分领土,并在黑海沿岸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俄国利用希腊独立战争,进一步南下,再次蹂躏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后经保加利亚直逼君士坦丁堡。根据1829年9月俄土《亚得里亚堡条约》,俄国获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岛屿和黑海东岸,土耳其承认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国。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1856)   即克里木战争(又译克里米亚战争,详见该词条)。1853年俄国借口“圣地”问题,发动的对土战争。根据1856年《巴黎和约》,俄国把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摩尔多瓦,实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国舰队通过海峡。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   这是一场奥斯曼土耳其与俄国及其盟友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源自于俄国希望打开通往地中海的通路,并且解放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使他们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   1877年,俄国利用巴尔干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战争,打着“解放”的旗号,对土宣战。俄军在罗马尼亚军队的配合下,攻克普列文;在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下,连克索非亚和亚得里亚堡,兵临君士坦丁堡。由于英国干涉,俄国未能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海峡。根据1878年3月《圣斯特凡诺条约》,建立一个由俄国“保护”的庞大的保加利亚公国。英奥两国反对该和约。有关各国在1878年6~7月召开了柏林会议,重订和约。根据柏林和约,俄国重新获得比萨拉比亚南部,在亚洲获得巴统、卡尔斯、阿达等地。保加利亚及塞尔维亚在战后脱离了土耳其的控制,两国视这次独立为第二次建国。这场战争也为罗马尼亚王国完全独立提供了机会,尽管罗马尼亚从未像其它巴尔干国家那样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他们仍将此战视为罗马尼亚独立战争。   战争最后结局   俄国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

第五次俄土战争_百度百科

土战争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第五次俄土战争播报讨论上传视频1768年发生的战争第五次俄土战争发生在1768~1774年,是由14世纪初期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后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征服扩张战争,在16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1299~1922)侵略俄国和反对沙皇俄国在中欧的西部斯拉夫国家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国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8~9万人)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约3.5万人)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应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7~8万人)侵入乌克兰领土。俄军第2集团军将其击退,前出到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土耳其军作战,在对霍京的两次进攻失利后,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军由于缺少给养,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由帕宁将军指挥)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概述内图片来源 [1])名    称第五次俄土战争发生时间1768年地    点黑海北岸参战方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结    果俄罗斯帝国胜利主要指挥官鲁缅采夫结束时间1774年目录1背景介绍2起因3过程4结果背景介绍播报编辑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1299~1922)侵略俄国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国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8~9万人)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约3.5万人)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应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7~8万人)侵入乌克兰领土。俄军第2集团军将其击退,前出到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土耳其军作战,在对霍京的两次进攻失利后,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军由于缺少给养,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由帕宁将军指挥)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里亚巴亚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土耳其军(参见卡古尔河战役)。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在切什梅海战(1770)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攻占了宾杰里要塞,7~11月,相继夺取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拉伊洛夫和阿克尔曼(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1771年,第1集团军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久尔久(朱尔朱),3月封锁了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攻下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一集团军(约4.5万人)转入积极防御。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作战,从6月到10月多次击退土军优势兵力(12万人)对多瑙河左岸的进攻。俄国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促进了北非地区的埃及和中东地区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久尔久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规定克里木脱离土耳其,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783年克里木汗国完全归属俄国)。1773年的战事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拉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一支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搜索)了图尔图凯。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回多瑙河彼岸。9~10月,俄军攻打瓦尔纳和舒姆拉(舒门),均未获战果。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苏沃洛夫一个军和卡缅斯基将军一个军,近2.5万人)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1万人)在图尔图凯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舒姆拉、鲁什丘克(鲁塞)和锡利斯特拉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小凯纳尔贾和约(1774)。和约确认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俄国自由进入黑海。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强渡大的水障碍(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和锡瓦什湖)、山地进攻、夺取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在此次战争中鲁缅采夫创建了利曼桨船区舰队(见多瑙河区舰队),用以配合陆军完成战斗任务。战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不是线式战斗队形,而是新的疏开式战斗队形~~师、团方阵,以及与步兵(猎骑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军队的实战经验写入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所著教范和守则。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国版图。起因播报编辑战争的起因是地处中欧的西斯拉夫国家波兰发生什拉赫塔贵族反对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动乱,后者完全依靠俄国对其军事上的支持,而土耳其为了削弱俄国在波兰的影响力,选择支持前者。争斗中俄国一支哥萨克骑兵团在追击波兰反叛军的过程中,越界进入了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塔地区(现属乌克兰),土耳其宣称这些俄国哥萨克骑兵在当地进行屠杀,以此为借口于1768年9月25日向俄国宣战,同时和波兰的反对俄国的势力——巴尔联盟结成同盟。另一方面俄国得到英国的支持,俄国海军中有英国派去的顾问参与了战争。奥地利原想参与土耳其一方的阵营对抗俄国,但当普鲁士向其展示了俄国若战胜则波兰将在俄、普、奥三方间被瓜分(此即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前景后,便放弃了加入对抗俄国的战争的想法。过程播报编辑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随即被调往对土耳其的前线,然后他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这以前俄国的另一位元帅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扎杜奈斯基也已经多次打败土耳其军。在海上战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阿列克谢·奥尔洛夫(英语:Alexei Grigorjewitsch Orlow)公爵统帅下,在地中海进展顺利,同时俄国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属地埃及和叙利亚策动了叛乱,并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奥斯曼帝国海军的主力。结果播报编辑由于战场的失利,以及克里米亚汗国在压力下宣告脱离土耳其的保护而独立(实际上被俄国控制,1783年被其正式吞并),退出战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英语:Treaty of Küçük Kaynarca)》,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黑海沿岸两个重要军港。尤其是其后俄国完全控制克里米亚半岛,成为其向黑海争霸以求进入地中海的重要基地。 从宏观角度看,此次战争是俄国在十八和十九世纪向西和向南两个方向扩张的一个部分。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第六次俄土战争:苏沃洛夫成名之战——奥斯曼简史146 - 知乎

第六次俄土战争:苏沃洛夫成名之战——奥斯曼简史146 - 知乎首发于奥斯曼简史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第六次俄土战争:苏沃洛夫成名之战——奥斯曼简史146加大号的DK外行人视角看历史历史上的第六次俄土战争主要指的是1787—1791年,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这场战争主要由俄罗斯帝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是俄国传统南下政策的继续。上期咱们刚刚讲了第六次俄土战争的起因和结果,而本期咱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第六次俄土战争的种种细节和过程,讲一讲第六次俄土战争之下的几场阶段性战役。金伯恩之战在战争开始之前,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是资深的阿尔及利亚海盗——哈桑,这位冷酷无情的海军指挥官在帝国衰落之际,仍能重整奥斯曼舰队,还在叙利亚和摩里亚叛乱省份恢复了苏丹的权威,然后他还在埃及镇压了马木留克/马穆鲁克的叛乱。哈桑有鉴于海盗哈桑的战绩和军中的威望,这一次的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便将哈桑从开罗召唤回来,让他在黑海地区统率奥斯曼帝国的陆军和海军。哈桑到任后坐镇奥恰科夫(今乌克兰),试图夺回金伯恩,从而恢复对布格河与第聂伯河河口的控制。虽然哈桑冷酷无情又久经战阵,但他将要面对的对手,却是才干远超同时代将领的俄罗斯大将苏沃洛夫(Suvarow)!苏沃洛夫既有精明的谋略,又有鼓舞人心的领导力;既精通军事科学,又善于洞悉手下将士的本性和能力。苏沃洛夫平日里苏沃洛夫像一个粗鲁的老大哥一样,与农民出身的俄罗斯士兵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共苦,激发起他们的荣誉感和爱国热情,让他们充满战斗激情和忠于职守的精神。而等到战争来临,苏沃洛夫又能化身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家和统帅,并且他还是俄罗斯军事学术和军队改革的奠基人之一!公元1787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半岛,并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对出入海峡的俄商船进行检查。俄国政府拒绝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动军队宣布对俄开战,第六次俄土战争正式开始。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公元1787年9月2日,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在哈桑的指挥下,向停泊在金伯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俄军舰队和要塞炮兵还击,战争首先便从海上打响。等到9月25日夜,小股土耳其部队在舰队支援下,企图趁夜色在金伯恩登陆。此时俄军的指挥官苏沃洛夫则早已看穿,他提前布置,静候哈桑的部队登陆,随即用他规模相对较小的部队发动了迅猛的进攻,将土军歼灭。最后,他又在河口布下火炮,阻止土耳其人的炮艇舰队从上游进入港湾。而他在这里几乎全歼了哈桑的舰队!苏沃洛夫在土军奇袭部队被俄军击溃后,公元1787年10月12日,土军从奥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再次攻击金伯恩。经多次争夺,土军又遭到苏沃洛夫军团的重创,几乎遭全歼。金伯恩之战的失利,彻底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军集结主力发动进攻争取了时间。而从此以后,金伯恩也获得了“苏沃洛夫的荣耀”这一外号。奥恰科夫之战公元1788年1月,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也对土耳其宣战。同年5月,俄军主力编组完成,黑海舰队力量加强。俄军计划攻占哈桑的前线基地——奥恰科夫。皇帝约瑟夫二世1788年6月下旬,俄国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元帅率领5万人渡过布格河,从陆上包围了奥恰科夫,同时以舰队海上袭扰,对其长围久困。奥恰科夫攻防战便以海战拉开了序幕。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这一年的6月中、下旬双方先后发生3次海战,土军损失各型舰艇共32艘,其余舰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奥恰科夫。土耳其统帅部为挽回败局,调兵增援。俄土两舰队随后在海上遭遇。公元1788年7月14日,双方舰队进行菲多尼西岛海战。俄军乌沙科夫率舰全速出击,抢占上风位置,使土舰队处于俄舰队夹击之中。俄军击毁土舰1艘,其余土舰先后撤回黑海西部沿海。乌沙科夫而在奥恰科夫的陆地战场上,俄军继续围困要塞。俄军的苏沃洛夫在波将金的支援下,先是夺取了奥恰科夫外围的屏障,然后在德涅斯特河河口上又击沉了一些奥斯曼船只。接着他率军冒着猛烈的炮火,踩着港湾的冰面向奥恰科夫要塞发动了攻击。苏沃洛夫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军共兵分6路强攻奥恰科夫,经数小时战斗,俄军最终夺占奥恰科夫,毙俘土军1.35万人,缴获火炮310门。当然俄军也在穿越鞑靼草原的残酷而漫长的征途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土耳其人在附近一座俄罗斯村庄的屠杀行为也激怒了俄军。所以破城之后,俄军将城中居民屠杀殆尽,只留了一些妇孺。就这样,到1788年的年底,土耳其人实际上在东线已经输掉了战争......战争插曲公元1788年夏,正值俄军围困奥恰科夫时,土耳其的盟国瑞典宣布参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立志复仇,向俄国首都彼得堡进军。俄国在腹背受敌情况下,以次要兵力在北线实施防御,把主力放在南线,以对付土耳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于是俄军波罗的海舰队于7月上旬出海寻歼瑞典舰队。7月16日双方在霍格兰岛附近遭遇,各自俘获对方战舰1艘,打成平手。陆上方面,瑞典军内部发生“骚动”,拒绝越境作战,于是瑞军进攻计划破产,只得撤回本土。俄舰队乘机进军,但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战中大败,被击沉、俘获军舰53艘。瑞典海军获得了最大的一次胜利。8月14日,俄瑞签订《韦雷尔和约》,确认两国战前边界不变。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战等到1789年春,俄军对土耳其作战的部队合编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波将金1789年作战计划是:主力集团首先攻占比萨拉比亚,尔后聚歼土军于宾杰拉地区;牵制集团配合主力行动,并与奥地利军队保持联系。为配合俄军作战,奥军主要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行动。但由于率军亲征的奥地利皇帝十分无能,奥斯曼帝国在奥地利获得了一点喘息之机。一支奥斯曼大军渡过了多瑙河,击败了一支奥地利军队。随后,约瑟夫皇帝纠集了自己的大军,开始向奥斯曼人进军。奥地利皇帝但是他对胜利又没有把握,于是就在惶恐中连夜向蒂米什瓦拉方向撤退。在黑夜之中,困惑而又惊慌的奥地利人误把一支撤退较慢的己方部队当成了土耳其人的追兵。于是,他们组成防御队形,朝各个方向胡乱开火。直到白昼来临,他们才意识到误伤了自己人。上千人躺在附近,已死或是濒死。土耳其人充分利用了这个愚蠢的错误,迅速对敌人发动了攻击,夺取了大量的火炮。接着,他们又持续追击逃跑中的敌人。约瑟夫二世奥地利皇帝的军队走了一条环境恶劣的道路,除了战斗中的伤亡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士兵因疾病和瘟疫死亡。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尝试过亲自统兵作战,当然这对土耳其人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于是1789年,奥地利帝国军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劳登元帅(MarshalLoudon)。他有苏格兰血统,精力充沛,经验丰富。他崛起于七年战争时期,以“战争中的绅士风度”著称。他重振了奥地利军队的精神,成功入侵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占领了大片土地。劳登元帅另一支由科堡亲王(Prince of Coburg)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则在摩尔达维亚与波将金指挥的俄军战线连成了一线。此时,俄军已经占领了第聂伯河与多瑙河三角洲之间的地区。1789年4月7日,奥斯曼土耳其国内也发生了一些插曲: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驾崩,随后他的侄子塞利姆三世继位。塞利姆是一个富有活力和远见的年轻人,决心改革并拯救他的国家。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于是新苏丹立刻下令:号召所有年龄在16岁和60岁之间的穆斯林入伍。接着他又召回了在黑海指挥舰队的哈桑,任命他为大维齐尔兼多瑙河流域部队的总司令。尽管哈桑的陆战经验不及海上,但是他麾下的大军已经足以在摩尔达维亚前线压倒科堡亲王的部队。勒姆尼克会战1789年的土耳其作战计划规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结15万大军,北上歼灭俄军主力于宾杰拉地区。为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主力机动自由,土军统帅部派出牵制部队于福克沙尼方向,以切断俄奥两军的联系。1789年6月下旬,集中于多瑙河下游一带的土军主力大举北上,进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奥两军在阿茹得会师,随时准备攻击进驻福克沙尼的土军。俄军指挥为苏沃洛夫。苏沃洛夫尽管土耳其的哈桑能压倒科堡亲王的部队,但他却并不是俄国苏沃洛夫的对手。当时苏沃洛夫率领俄军穿过荒凉的山区,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挽救了奥地利人。苏沃洛夫不停地命令部队“前进!攻击!”他未做停歇,大胆地抢在哈桑前面发动了进攻。在破晓前两个小时,他率军向奥斯曼军队的大营发动了攻击,夺取了他们的物资、弹药和攻城火炮,并且接连不断地发动残酷的刺刀冲锋,击败了土耳其人,让他们好好领教了俄罗斯人可怕的“冰冷铁刃”。哈桑事实上俄罗斯帝国的苏沃洛夫,在当时,并不是那么相信火枪的力量。他的战争格言是:“用刺刀猛刺:弹丸可能会打偏,但刺刀不会……弹丸是蠢货,刺刀可不是。”公元1789年9月中旬土军主力进逼福克沙尼。9月21日苏沃洛夫部隐蔽进至福克沙尼与奥军会合。当日夜10时,联军在距土军7—8公里处乘夜偷渡勒姆尼克河(River Rivnik)。22日晨,勒姆尼克河战役打响,双方激战达12小时。这场战役中土军遭重创,放弃阵地溃逃,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与此同时塞利姆三世苏丹派出的另一支大军也在勒姆尼克河河畔被苏沃洛夫击败。为此俄罗斯女皇特授予苏沃洛夫“里夫尼克斯基”的称号。塞利姆三世苏丹勒姆尼克河战役打乱了土耳其的整个作战计划。俄军在此役之后,攻克宾杰拉,并且不战而夺取阿克尔曼,控制整个摩尔多瓦。同时这两场败仗也在伊斯坦布尔引发了恐慌。为了平息恐慌,苏丹十分可耻地处决了尽心尽力为国效命的老将哈桑。老将哈桑与此同时,奥地利的劳登元帅也在经过为期三周的围城之后,夺取了贝尔格莱德和邻近的塞曼德里亚要塞。不过约瑟夫皇帝于1790年去世,随后他的弟弟利奥波德继位。利奥波德曾经反对约瑟夫与俄罗斯结盟对付奥斯曼帝国,现在则选择退出联盟。利奥波德二世随后利奥波德和土耳其人在锡斯托瓦(Sistova)签订了和约,归还了占领的土地,原则上让一切都恢复到了战前的原状。因为在利奥波德看来,肢解奥斯曼帝国对他的帝国并没有好处。奥地利人的退出让俄国人略感不安,但他们还是保持了镇静。公元1790年,俄军继续进攻,试图把土耳其人逐出比萨拉比亚和保加利亚的沿海地区。要达到这一目的,多瑙河河口附近的伊兹梅尔(Ismail)要塞是一个重要障碍......强攻伊兹梅尔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俄军计划在多瑙河左岸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并做好打到右岸的准备。土军则依托沿岸一系列坚固设防的要塞进行战略防御。而伊兹梅尔要塞在诸要塞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苏沃洛夫在伊兹梅尔前线伊兹梅尔控制着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胁俄军翼侧和后方,不拔除伊兹梅尔,俄军难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动;该地也集中土军精锐部队,一旦被歼,土军战斗力锐减。因此攻克伊兹梅尔不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于提高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所以伊兹梅尔要塞势在必克。公元1790年3月,俄国的乌沙科夫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战和坚得拉岛海战中连续突击,击败土耳其舰队,牵制土海军力量。然而波将金指挥的地面部队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波将金1790年10月中旬,俄军向伊兹梅尔开进。12月上旬便两次围攻伊兹梅尔,但均未奏效。波将金于是指派苏沃洛夫指挥伊兹梅尔地区的俄军(地面部队3.1万人、火炮600门,多瑙河区舰队小型舰艇200余艘、舰炮约400门)。对此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是:地面部队编成三个集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猛攻。而从作战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御较薄弱的南面,俄军在该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苏沃洛夫公元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时俄军在夜幕和浓雾掩护下秘密接近城墙。指挥官苏沃洛夫先是鼓舞起了攻城部队的战斗热情,命令他们立刻发动猛攻,而不是在漫长的冬季里长期围城。他跟士兵们开玩笑说:“兄弟们,别手下留情,我们的补给可不多!”于是5时30分,俄军趁夜发动了进攻。等到早上8时外城已被攻破,双方随后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战斗于当天下午4时结束。最终奥斯曼守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俄国援军涌进城中,大肆劫掠屠杀了三天。此战极为惨烈,就连苏沃洛夫本人看到城中的惨状都缩进了他的帐篷里,流下了鳄鱼的眼泪。随后他用夹杂着打油诗的文风写了一封报捷信,送给他的女皇。可以说伊兹梅尔战役基本上决定了俄土战争的最终结局!随后1791年夏,苏沃洛夫的部将库图佐夫,也两次打败土军地面部队:6月15日他在巴格达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同时乌沙科夫两次打败土耳其舰队:8月11日他在卡利亚克里亚角海战,趁土舰队官兵多数在岸上度伊斯兰教节日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土舰队。库图佐夫双方军事行动至此基本结束。公元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尾声在俄土两方议和过程中,仍然在外交领域上演着最后的争战:当时的英国已经不在意奥斯曼土耳其的命运,于是在外交政策上更亲近俄罗斯,试图联合俄国来对抗英国人的敌人——法国。但随着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以及法国正陷入革命的阵痛之中,欧洲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于是俄罗斯的威胁变得日益凸显,为此英国新任首相小皮特(Pitt the younger)改变了英格兰的亲俄态度。小皮特1790年,英格兰、普鲁士和荷兰结成了三国同盟,致力于保存奥斯曼帝国。随后,奥地利退出了约瑟夫皇帝开启的战争,土奥之间也签署了《锡斯托瓦和约》。现在,普鲁士和英格兰又在努力让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达成和约,且效法土奥和约,让俄国交出新征服的地盘。于是它们向叶卡捷琳娜提出调停。叶卡捷琳娜怒不可遏,指责其行径无异于对一位独立的君主发号施令。她傲慢地对普鲁士国王宣称:“开战还是议和,女皇全凭自己喜好。”叶卡捷琳娜大帝女皇特别想要把奥恰科夫以及德涅斯特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土地留在自己手中。但三国联盟认为,俄国人可能会在这个避风港修建一座海军基地,直接威胁到伊斯坦布尔。因此,它们要求俄国必须将该地区归还奥斯曼帝国。作为补偿,英格兰将让奥斯曼帝国正式放弃对克里米亚的领土主张。与此同时,三国联盟还打算用武力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英格兰可以派遣一支由35艘舰船组成的舰队进入波罗的海,还能派遣一支规模略小一些的舰队前往黑海;普鲁士可以把军队开进利沃尼亚(Livonia)。叶卡捷琳娜此时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注意力也被转向了最终瓜分波兰的问题上,于是公元1791年,俄土两国才开始在雅西谈判。在外交压力下,叶卡捷琳娜最终放弃了原本已经成为俄罗斯帝国边界的德涅斯特河西侧的新征服土地。不过她还是达到了她的主要目标:保留了奥恰科夫和德涅斯特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土地!虽然俄罗斯人企图“复辟”拜占庭帝国的野心失败了,但叶卡捷琳娜还是通过两次俄土战争控制了黑海和通往伊斯坦布尔的海路,并且手握一支规模远超奥斯曼舰队!而且在陆上,她也可以从波兰派遣一支可怕的大军进攻奥斯曼帝国!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第六次俄土战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但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两大强敌注定要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不断上演着更加激烈的斗争......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喜欢本DK作品和世界历史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本DK其他平台账号,观看更多内容!发布于 2023-10-31 09:44・IP 属地浙江奥斯曼帝国土土耳其​赞同 12​​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奥斯曼简史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历